聚焦绿色硅铝,携手头部企业,深化改革助发展

发表日期:2023年04月25日 编辑:双高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共浏览

 要: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有色冶金技术专业群作为云南省的“双高计划”建设专业,针对新时代有色冶金企业转型发展面临的需求,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开设定向产业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先后与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丽江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等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提升学生素质与就业质量,实现企业所需与学校所教的精准对接;建设双导师队伍,提升师资水平,促进平台建设,共同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强化学校企业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革新教学资源库教材教法,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提高国际产能合作所需人才质量;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的精准对接,支撑行业转型发展的需求,力争做强职业教育。

关键词:有色冶金技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行业转型


一、实施背景

云南省目前全球最大的绿色单晶硅生产基地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铝材生产制造基地。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来支撑行业转型的发展要求。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是云南省的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在推动有色冶金技术的人才培养、促进就业、振兴产业等方面肩负重任。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支撑新时代行业转型发展所需的要求:(1)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性不高,就业质量难保障;(2)实训条件跟不上产业发展速度,教师对行业动向接触少,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亟待提高;(3)教学资源库实际案例环节薄弱,教学配套教材陈旧。

补齐上述短板,近年来,有色冶金技术专业群(以下简称“专业群”)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积极与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宏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理论与实践的精准对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地方行业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专业群先后与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宏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丽江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永青集团有限公司、久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铜业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与企业就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旨在支撑行业转型发展的需求,打造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提高国际产能合作所需人才质量。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1 有色冶金技术专业群产教融合实施过程

(一)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服务区域有色产业

根据企业需求,专业群与企业共同组建以企业冠名的现代学徒班(产业学院),如宏泰产业学院”“丽江隆基现代学徒班(60/班)”“永青集团现代学徒班50/班)”“华友钴业现代学徒班(50/班)”“久立集团现代学徒班”。图2为签约仪式现场。

 

(a) 浙江华友钴业有限公司

 

(b) 久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现代学徒班签约仪式现场

现代学徒班在有色冶金专业学生中,本着学生自愿、校企严格考察的原则进行定向选拔。一、二年级学生在学校学习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企业按时技术员到校讲授部分专业课程;第三年学生到企业完成学习和实习,期间学校派教师到企业参与学生管理,毕业后经企业考核合格录用就业。参加现代学徒班的学生须签订学校企业学生(学徒)学生(学徒)家长四方协议,三年级签订就业协议,确定学生(学徒)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

校企双方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共同制现代学徒班的专业体系标准、选拔标准和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结合企业标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企业特点、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革新教材教法。教学管理实行“双导师”培养,即校内教师“教”和企业师傅“带”,在教学中,及时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管理。

(二)共建实验实训基地,完善实践教学过程

根据校企联合制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保证现代学徒班完成实践技能课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由校企双方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双方共同商讨建设方案,共同完成基地选址、场地布局、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等事宜。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实训基地配备该行业普遍应用的新技术、新设备,可进行生产流程演示、设备操作及维护、过程数字模拟仿真等一系列任务此外,按照企业车间标准设置实训室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企业文化宣传栏,传递职业素养和企业文化。日常运行中,双方共同制实训标准、实习要求及考核标准。企业为每位现代学徒班学生提供相应的工作服,学生在实训和参加集体活动期间统一着工作服。校方指派教师全权负责学生在相应实习基地期间的各项管理并配合企业直到学习期结束;企业为现代学徒班的每3~5学生指派1名师傅,从学生进入现代学徒班开始就参与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另外,企业定期派出技术人员对实训基地的软硬件进行维护和更新,并对校内教师进行培训。

学生可以实训基地为依托,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增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科研的联系。如图3所示。

(a) 实训实践基地

(b) 学生开展实训教学及技能训练

c)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3实验实训基地实习运行情况

(三)加强校企师资交流,更新技术服务平台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作为学校挂牌“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一方面,学校每年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图4,并指导在企业实习的学生学习。企业为教师安排一定职务,以便教师能深入现场进行实践操作和开展科学研究另一方面,学校将根据企业需求,通过校内开班、远程授课、现场讲授、继续教育等形式,为企业行政、技术和管理人员开展各类人才培训,并鼓励企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通过校企联合师资培训,造就一批能动手的教师登讲台的技术员。学校将教师实践锻炼经历作为职称晋升、考核的依据;企业也将技术人员在校培训、指导实习作为职称晋升、考核的依据。

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组建科研团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共同研究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企业主要负责提供工艺参数及生产数据,学校主要负责基础实验和理论分析。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规范共同用于形成专利、论文、科研项目等科研成果,并优先在企业转化应用,实现课程和流程的再优化利用前期合作产生的成果,以企业为支撑,由学校牵头申报各类重点实验室、专家工作站、工程研究中心、科技创新团队等,提升技术服务平台质量。

4 学校教师到合作企业交流

(四)开发教学资源库,革新教材教法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广泛参与到学校承担的有色冶金技术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中。学校作为建设主体,主要承担制作教学资源(如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件、讲义、教材、案例、试卷、视频动画等)、管理模块(上传删除、浏览查询、统计监控等)、开设课程(基础课、专业课、培训课等)、分配学生(员)班级及授课考核等工作。企业在不违背技术保密和企业规程的前提下,协助提供资源库建设所需的现场视频、动画、图片、职业标准、岗位规程等素材资源(如图图5所示),或为学校教师到企业现场采集素材提供必要的便利。同样,学校严格按企业的要求对所采集的素材进行保密处理。在资源库建设和运行期间,学校为企业提供账号供企业人员进行课程学习、管理及考核,并实时调整;或根据企业的需求开设个性化课程或MOOC满足企业不同人才培训的需求(如1+X冶金机电设备点检)。

5 现场采集教学资源库素材

校企双方基于产业班的专业需求和培养目标,共同选取或编制符合企业要求的教材。除了已经公开出版的教材和企业内部教材外,校企双方以企业为主导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案例及生产模块,共同编写理论类和实训类教材。先由双方共同确定教材提纲,之后由学校负责理论、原理部分编写,企业负责案例、应用和操作部分融入,最终进行整合。教材中吸取企业的技术、工艺、标准、规范等多种元素,更有针对性教材形式可以是纸质(装订式、活页式)、数字式或两者结合等多种形式。

三、成果成效

(一)学生素质

专业群学生在各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和技能类比赛中获奖32项,其中国家级15省级17项。如图6所示。

 6 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及创新创业大赛

(二)就业质量

3年来,学校为省内外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200余人,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大幅降低入职培训的成本和时间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如图7所示。

7 现代学徒班学生就业情况反馈

(三)师资水平

培养了数十名企业兼职教师,其中1人入选2020年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发表论文44申请专利22申报科研项目15项。

(四)平台建设

校企合建了云南铝业工作室”“铝冶金技术产教融合校外实训基地”“宏泰产业学院等多个技术创新平台。学校获批立项全国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稀散及贵金属二次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昆明市稀散及贵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实验室等平台,获2019云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以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如图8所示。

8 部分平台建设及荣誉获得情况

(五)教学资源库及教学改革

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国家教学资源库素材总数为8456 个,素材总量204.84 G开设课程95 ,并荣获2020云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9 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国家教学资源库及教学团队

编写新型一体化教材10本,其中《冶金生产技术》《冶金生产设备》入选一带一路行业汉语丛书。

(六)社会服务

2019—2020年,学校招收高职扩招学生48为云南铝业、云南铜业等培训员工400余人。

四、经验总结

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落实有色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

顶层设计,全面推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得到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全面支持,提供了科学宏观的指导,充分调动了校内及周边资源,使各职能部门的运作更为高效和流畅,为事项的达成与推进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动力。

立足政策,深挖需求

聚焦国家、云南省十四五规划中对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提出的要求,针对有色冶金企业发展面临的需求与痛点,充分发挥学校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优势特色,精准对接双方的合作在更高起点、更广维度和更深层次展开。

法律保障,机制保障

签订具有法律效的、长期的合作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合作发展办公室,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使双方成为责任和利益共同体,为校企合作真正落地提供充分保障。

当前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部分国有企业(如云南铝业、云南铜业等)的合作推进相对缓慢,距深层次合作尚存距离,下一步将结合国有企业的运行管理机制来继续推进完善;校企合作的考核指标及奖惩措施需要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进步及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校企合作双方也要不断进行合作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如探索进行互联网+校企合作新模式。

五、推广应用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有色金属是国家战略资源,有色冶金技术专业群深入贯彻高质量产教融合,打造高水平产业服务带来的成效值得周边的院校及企业进行借鉴和推广。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许多中资企业纷纷到沿线国家投资建厂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对人才、技术和创新的需求十分迫切。有色冶金技术专业前期与海外中资企业开展了职工培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昆明市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战略桥头堡,可将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与国内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经验与成果在海外中资企业进行推广,在建设海外产业学院、招收留学生、定向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联合攻关共性技术难题、引进先进技术及教学资源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彰显专业本色,提升中国在一带一路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联系我们

莲华校区:昆明市学府路388号         邮编:650033

安宁校区:安宁市宁泊路63号           邮编:650300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冶专青年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114号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2011©版权所有滇ICP备050012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