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校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等六部门《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为遵循,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全面深化相关专业实训基地共建和专业协同育人共建,有力支撑了专业实训条件、师资队伍、课程资源等方面高水平建设,促进了X证书、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在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满足企业需求,达成校、企、生多赢的良好局面,落实高质量发展任务。
关键词: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多方共赢;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背景
学校自1998年办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还存在着办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不足,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规格与企业需求脱节等问题,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为解决此现状的重要突破口。学校在校领导的重视和推动下,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条件有了较大提高,实训内容也更加贴近行业企业的实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但由于学校教学、实训的管理与企业生产运营管理之间存在一些较难调和的矛盾,又由于学生身份角色转换困难,技能和职业意识等达不到企业生产要求等多方面的困难,导致企业生产与学生教学同步的预期难以达到。合作过程中还存在教师和企业人员协同不佳,校企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和实训项目建设等合作实施不利,未能将校内实训基地的效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二、主要做法
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展专业及实训基地共建,还以优势专业为基础,与世界一流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再通过实行现代学徒制,打造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平台和高水平产业服务平台。
(一)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展专业及实训基地共建
学校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出发,立足云南地方特色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基于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和现代通信技术专业,分别与行业龙头企业云南观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兴通信有限公司开展校企专业共建的试点。
2014年6月,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与云南观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国际珠宝学院”。校企双方合作共建“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和“国际珠宝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定位为“教学、生产、产品研发为一体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基地”。根据基地定位,校方提供5000平米场地,企业方投资1164.55万元设备、设施,双方共同组建管理、教学团队。基地建成后,作为企业方的生产车间的同时,每年承担500余名学生,2000余学时的生产性实训教学任务。企业技师作为学校外聘教师参与到实践教学中,企业师傅的指导,标准的工艺流程和管理制度,使学生实践学习成效显著,毕业时基本可以胜任企业相关岗位工作,100余名学生被企业直接录用。
2015 年,正值云南省十三五规划落地,大力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行业急需大量的通信技术专业技能人才,而当时云南省高职层次的通信技术人才的培养尚属空白。面对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发展的需要,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与中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中兴 NC 学院,共同建设通信技术专业。学校每年招生3-4个班级,提供教学场地,并支付企业教育服务费用。企业分三期投入1400万,建成涵盖4G、5G技术的实训基地。双方共同组建师资团队,企业派驻10名企业工程师,负责专业核心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校内教师负责基础课程教学,学生在校能学到行业最新专业技术技能,学习积极性高。企业为800余名学生提供高质量就业服务,平均就业率98%,专业对口率达到74%,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70%。
(二)与世界一流企业合作共建高水平实训基地
电气与自动化类专业是学校优势专业,有着深厚的办学底蕴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在省内外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国家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战略背景下,学校基于优势专业与西门子公司、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等世界一流的企业合作,共同打造服务于高质量人才培养,高水平的产业服务能力的实训基地。
学校早在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期间就与西门子公司合作共建西门子中国昆明公司(昆明)实训基地,这是西门子(中国)公司在中国高校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实训基地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95.61万元,其中学校投入教学设备建设资金300万元,其余教学设备均由西门子(中国)公司提供捐赠。实训基地为学校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提供专业课程实训教学。同时,基地成为了西门子公司PCS7控制系统集团培训的培训点,务,承担着面向社会、企业开展培训服务。
2016 年 6 月,学校与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合作建成“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罗 克韦尔自动化实训中心”,公司向 学校捐赠1000 万元人民币的自动化设备, 作为学校的研究开发、教学、自动化工程应用基地,同时为罗克韦尔自动化技术的宣传、推广、应用提供支持。2021年,学校对原实训室升级改造,建成了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罗克韦尔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更好地满足了学生在验证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以及教师实现科研开发等多方面的教学实验和科研要求,在教学改革上迈出了一大步。满足了与相关领域尖端企业开展“教学、研发、培训、生产、孵化”方面的合作,特别是填补了在接受智能制造领域全球顶尖企业捐赠设备联合共建实验室方面的空白。以基地为载体,以罗克韦尔自动化设备培训证书、中国工业智能挑战赛等项目为抓手,依托学校所在区域的产业特色和人才需求特征,共建实训基地及教学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共同编写教材及实训课程指导书,校企共同培养学生及企业员工,在此过程中逐步优化实训中心硬件资源和对外培训项目,实现利益共享、合作共赢。
(三)结合现代学徒制试点深化基地与专业共建
为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以前期开展的招生招工一体化及专业、实训共建的校企合作成果为基础,探索现代学徒制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于2018年经省级推荐获批成为国家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和支持参与国家职业教育各项改革试点工作,结合学校“双高”建设目标任务要求,学校加快了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推进落实工作,取得预期成效,促进了现代学徒制“双主体、双身份、工学结合、岗位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深化。试点期间,学校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构建“双主体”组织架构,签订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明确校企职责,并建立成本分担机制,保证长效运行;通过探索招生招工一体化,规范流程,签订协议,明确学徒的责权利;通过明确岗位标准、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和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制定学生/学徒“双主体”育人方案,探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课程教学资源库和在线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式等来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还通过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双向挂职锻炼、提升双导师教学水平,建设大师工作室,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出台鼓励政策,落实双导师待遇。根据专业的特点、合作企业的情况、前期合作基础等情况,采用了不同专业不同协同育人模式的“一专业一模式”策略。通信技术专业探索的是“政校企企”模式。学校通过教育部搭建的协同育人平台,与通信行业领军企业--中兴通讯合作育人。引入企业的员工培训体系,育训结合,统一标准培养通信行业技术技能人才。最后一年,安排学生到中兴通讯生态链中的企业相关岗位上进行“师带徒”的学习,实现岗位成才;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探索的是“引企入校”模式。企业将宝玉石设计、加工、鉴定的整套生产线搬进校园,学生上午在教室里学习技术知识,下午以学徒身份在骨干技术员的指导下,在真实产品生产过程中“做中学”,动手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学校在“双高”学校建设过程中,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和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深入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在全面推广的同时不断优化与改进。通过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继续推进"1+X"证书制度,将"1+X"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案例纳入教学内容,开发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传统技术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式教材。通过全面推行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学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软件硬件相结合将校企合作基地与专业共建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成果成效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并实施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定位更加明确,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深入、专业特色显著,“双导师”教学团队建设更加科学,校企合作水平显著提升,合作共建基地效用到得最大程发挥。通过建设,学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基地数量从2014年前的1个增加到2021年的6个,企业投入4800多万元;电气类、环境化工类、现代通信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等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相关专业招生人数由2013年1510人增加到2021年的2800人。上述专业就业率都达95%以上,在人才培养质量、就业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满足企业需求,达成校、企、生多赢的良好局面,落实高质量发展任务。
2020年在国家对职业技能签定工种收缩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学校优质的敎育敎学资源和校内实训基地,开展职业培训、签定1 974人,另外还开展了针对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操作培训考试9 774 人。
学校获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国家级)。2018年12月,“基于三业联动的产教融合专业建设管理模式研究及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国家级)。2020年学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实践技能竞赛获得奖项共141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4项。
通过校企合作支持了云南观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保山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和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认定为云南省首批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西门子中国昆明公司(昆明)实训基地被评为“云南省级校内示范实训基地”,昆明冶专景媛国际珠宝学院实训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也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学实训基地和南亚东南亚在滇留学生“彩云之星”成长计划实习实践基地。
四、经验总结
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首先要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优势特色产业行业龙头等实力较强,且具有教育情怀的企业,这样才能保证合作的可持续性,保证合作的不断深化,符合人才培养周期较长的特点。其次,应充分考虑并满足相关各方的核心利益诉求。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与高职院校合作最主要的动力是能获得所需的人才,所以只有真正实现产教融合,企业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也才能建成校内实训基地并长期运作。此外,建设的内容除了硬件环境的建设外,还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合作机制。其中,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可以使学生较快提升岗位技能和实现角色转换,较快达到企业生产需求,实现产教融合。总之,通过实训基地的软硬件的配套建设才能顺利实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并使校企合作得以深化,实现产教融合,才能使校内实训基地的效益最大化,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本案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实训基地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的协作方面。主要表现在教师与企业导师协作开展课程建设等协作的积极性不高,而企业导师对协作效率较低的不满,也导致协作意愿的降低。出现这一状况的关键是因为教师所属的高校管理模式和企业注重结果和效率的管理特点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完善优化互聘互用的双导师制度,明确导师的职责和待遇,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双向挂职锻炼、联合技术研发、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政策。
五、推广应用
本案例相关实训基地近5年接待近400多次兄弟院校和学术组织等前来参观交流,得到广泛认可。本案例适普遍适用于高职院校,也可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教育本科高校。主要应用于高职院校与发展较快,且用人需求量较大、较急迫的行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场景。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是上述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选择行业龙头等实力较强,且具有教育情怀的企业。合作中应充分考虑并满足相关各方的核心利益诉求,以保证合作的可持续性。建设的内容除了硬件环境外,还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合作机制,并实施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使校企合作得以深化,实现产教融合,才能将校内实训基地的效益最大化,实现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