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一带一路””中国特色学徒制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日期:2023年04月25日 编辑:双高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共浏览

“一带一路””中国特色学徒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项目的实施基于两方面背景。一方面,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此后,国家层面多次强调了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但产教融合目前面临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不完善,企业缺乏合作的内生动力,存在企业对人才的个性化、模块化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宽泛化、不精准的矛盾等问题。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许多冶金中资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建厂。然而冶金行业中资企业普遍存在从业人员参差不齐、海外当地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中文语言能力差等问题,无法与产业快速发展所急需的高技术技能人才要求相匹配,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秉承“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精准服务中资企业”的理念和职责定位,通过校企深度融合,积极为冶金中资企业培养冶金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021年11月16日下午,学校与永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举行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开班仪式。冶金专业群针对永青集团对人才的需要,与企业合作共同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共同建设校企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加强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共同落实完成好顶岗实习任务,以达到共同培养企业亟需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探索出一条解决了校企深度融合培养人才难题之路。具体为:通过以学校为主导和企业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方式和实践方式等,建立虚拟仿真教学工厂,将企业实训积极引入校园,教学环境高度还原生产现场,使学生可以在校内实习,实现工学结合。在课程体系中强化专业+英语+本地官方语(非通用语种)“三语”教学,校企合作编写教材,企业驻海外人员通过现场及线上教学,增强学生掌握“三语”专业词汇和阅读翻译中文技术资料的实用能力。强化导师制度,学校在为每名学生配备校内、企业两名指导教师基础上,设置语言强化帮辅导师,校内指导教师主要承担校内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参与学生学徒期间的学业管理,负责与企业师傅的沟通;企业师傅主要负责学生在学徒期间的实践教学和日常管理,定期与学校指导教师沟通学徒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学业评价;语言强化帮辅导师通过语言强化班帮助学生(学徒)提升语言实用能力及课外帮辅。

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开设定向产业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提升学生素质与就业质量,实现企业所需与学校所教的精准对接;建设双导师队伍,提升师资水平,强化学校–企业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革新教学资源库与教材教法,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提高国际产能合作所需人才质量现代学徒制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的精准对接。


联系我们

莲华校区:昆明市学府路388号         邮编:650033

安宁校区:安宁市宁泊路63号           邮编:650300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冶专青年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114号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2011©版权所有滇ICP备050012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