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

发表日期:2023年04月25日 编辑:双高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共浏览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为职业教育服务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作为1952年建校的老专科学校,具有优质工科办学资源和优良的工科办学传统,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度高。学校主动发挥专业特色和优势,构建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策略,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国际化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 校企合作; 走出去; 国际化术技能人才


近年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服务国家大局,立足云南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技能培训、国际化办学等方面的优势特色,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冶专力量。

、项目实施背景

(一)面临的挑战

一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需要学校担当新使命朝着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大学建设目标中学校如何广泛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针对性培养“一带一路”所需技术技能人才,为南亚东南亚地区国家提供中国职教样板提出了新的挑战二是提升国际化教育水平,需要学校展现新合力。全国职教大会提出,提高开放水平,办好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探索“中文+职业技能”发展模式,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对提升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实现教育国际交流内涵式发展提出新的挑战。高职教育服务于进一步对外开放、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要求,给校企合作国际化深度带来挑战。

(二)存在的问题

以服务“走出去”企业为抓手输出职业教育标准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但高水平职教标准能力还不够,校企合作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出去”开展境外办学、就业和援外培训,充分发挥境外项目扎根海外、服务企业、辐射当地的作用,把优秀职业教育成果输出国门,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还在边摸索边总结成效阶段中。

主要做法

学校按照“现代化、高端化、精品化、信息化、国际化”的“五化并进”思路,全面推进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形成了完善国际合作办学交流机制、校企合作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机制、国际留学生培养机制、毕业生国外就业推动机制、小语种复合人才培养机制等五个机制,落实多项措施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增强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提升了学校国际影响力。

本案例中重点介绍学校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机制主要做法、具体举措及经验总结

学校校企合作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机制以始终坚定文化自信、道路自信不动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原则。采取++校+企”及++校+企”等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实施 “中文+职业技能”、小语种+职业技能”及境外学历生培养等举措共同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

具体做法

1. “校+”模式

1.1 “中文+有色冶金技术”技能培训

2016年以来,学校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德龙2+1合作办学班,为德龙印尼子公司成批量培养中国学生赴印尼工作,2018年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省的子公司挂牌成立昆明冶专-江苏德龙印尼学院2018年,德龙印尼子公司选派47名印尼员工赴昆明冶专安宁校区进行“中文+有色冶专专业技能”培训2019年5月员工顺利结业回国在岗位工作均表现优秀。

1.2 老挝“亚钾国际-中农国际”项目建设岗前培训

学校与老挝万象市中农钾肥有限公司(SINO-AGRI POTASH CO.,LTD)合作,开展“亚钾国际-中农国际”第一个百万吨钾盐建设项目新线生产人员岗前培训。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老挝中农钾肥有限公新入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岗前培训,通过分设化工工艺培训、化工设备运行与维护培训、电气设备运行维护、仪表自动化培训四个培训班,组织相关的培训内容。2021年3月启动第一批员工培训20216月22日,克服疫情影响,最后一批学员成功入境老挝,中农国际第一个百万吨钾盐建设项目新线生产人员境内岗前培训工作完满落幕,成功为老挝中农钾肥输送了化工、质检、电气、机电、仪表等专业的技能人员103人,初步解决了公司第一个百万吨项目的人员需求,开启了良好开端,夯实了坚固基础。为老挝新的生产线提供了急需人才。

1.3 “老挝语+职业技能培训

中老铁路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项目、标志性工程, 是泛亚铁路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铁路、云南铁路“走出去”的重要标志。在此背景下,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公司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展开集团公司员工 “双骨干”老挝语培训。

2020年7月30日开始历时11个月180名培训员工圆满结业培训共开设老挝语语言技能及文化课程6门,实现了“语言+专业”,“线上+线下”,“集中+自学”的培训模式,开启了校企合作共赢新格局,总结形成了一套具有企业特色的小语种校企合作培养“走出去”人才模式,为今后开展各类培训提供了借鉴,也为铁路将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进行了有益尝试

2.+校+企”合作模式建设“经世学堂”泰国教学基地

为了推动教育领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和国际化人才培养,落实、推进共“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促进人文交流,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布实施了“人文交流经世项目”。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作为首批国际合作院校,“校-校-企”三方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通力协作,全力推动“5G通信专业经世学堂”建设,2021年秋季学期,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泰国坦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经世学堂”教学基地建立目前,学校已经做了3期“中国5G及物联网产业发展”大讲堂活动,泰方院校师生参与180多人。

、成果成效

(一)打造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 服务地方经济

近年来,学校先后30余家驻外中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校企合作走出”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即使 2020年至2021年期间,学校努力克服疫情影响,配合中国企业“走出去”项目,积极推进“中文+职业技能”,培训技术技能人才313人,培训量达76440人日。此外学校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物流工程技术、应用老挝语等特色专业,为中老铁路输送200余人技术人才,为云南构建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开放大通道做出积极贡献。

(二)推进++校+企” +校+校+企”合作模式

   已有+++企”的运作模式成熟的基础上,学校尝试推进+校+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

1.建设肯尼亚建筑工程专业鲁班工坊暨中肯建筑工程学院

通过肯尼亚教育部批准及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学校与肯尼亚梅鲁国家理工学院、创造太阳乌干达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建肯尼亚建筑工程专业鲁班工坊暨中肯建筑工程学院,开展中短期技能培训和境外学历教育办学。通过国际化专业课程开发、境外合作办学一体化服务平台开发及师资培养等举措,构建肯尼亚建筑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标准,为东非地区培养了解中国土木与建筑工程的专业技术人才,向中国“走出去”企业和当地相关产业输送本土化技术人才。2021年12月16日中肯建筑学院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并完成验收工作,可满足线上教学及管理要求,5门核心课程多媒体资源包在建设完善中,预计将于2022年6月完成。

2.建设刚果()中文工坊

 202112月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指导下,学校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华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建设刚果(中文工坊协议,学校下一步将努力办好“中文+职业技能”特色教室功能,开展好国际中文有色冶金专业技能培训任务

五、经验总结及推广应用

1.“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学校充分利用现有与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白俄罗斯等国家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项目,引进系列优质教学和课程资源,打造国际化专业建设标准,推进双高水平专业认证项目,为校企合作“走出去”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打好基础和铺垫。

2.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实践能力

下一步, 在疫情可控条件下,学校将通过深度推进校企合作 境外办学项目围绕学校专业优势和特色对接人才需求,“走出去”输出国际共享专业标准体系,完善1-2个高水平国际化产教融合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走出去模式,为教师双语、乃至三语授课和企业实践提供实践交流平台,不断提升高职学校教师的国际化教学能力及专业水平。

、案例启示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及国际产能合作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优质产能走出去,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主动发掘和服务“走出去”企业的需要实现校、校企合作共赢局面。


联系我们

莲华校区:昆明市学府路388号         邮编:650033

安宁校区:安宁市宁泊路63号           邮编:650300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冶专青年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114号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2011©版权所有滇ICP备050012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