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搭建“行业+企业群”与“校企双轨”平台
有色冶金技术专业群紧密对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下设的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依托云南冶金矿业职业教育集团企业服务品牌,先后与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永青集团有限公司、久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群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国际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共建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旨在支撑行业转型发展的需求,建立“校企双轨”协同育人生态圈。
二、与行业头部企业对接开展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培养
有色冶金技术专业群与江苏德龙镍业、永青集团等企业组建了现代学徒制国际班,开展“专业+语言(英语+印尼语)”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即学徒在学校与企业交替学习与实践,通过企业考核通过后派驻企业海外工业园区。自 2016 年以来,学校与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德龙现代学徒制国际班,为德龙印尼子公司累计培养近 300 名中国学生赴印尼工作,2018 年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省的江苏德龙镍业子公司挂牌成立学校-江苏德龙印尼学院,并为江苏德龙印尼子公司选派的 47 名印尼员工到校开展“汉语+专业” 培训。
现代学徒制国际班采用 2 个月学校学习, 3 个月企业实践的“2+3”方式轮换安排教学、培训。任课教师跟班实践,与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学生,及时应用和验证理论教学成果,现场解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海外工作生活的需要,安排小语种相关语言导师同步提升学生(学徒)语言实用能力。企业特别选派驻海外人员通过现场及线上方式,对学生(学徒)开展技术讲演、现场展示及企业文化交流,建立企业师傅激励制度;建立完整的校企共同评价办法予赋予企业充分的教学管理与考核权限,建立校企双向监控、及时反馈、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并以江苏德龙镍业等企业的初、中、高三级考核证书作为学徒出师考核标准之一,实现学历证书与企业职业资格证书有机衔接。
三、“校企双轨”开展国际化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专业群积极联合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组成优势互补的团队共建“有色冶金技术”国家教学资源库,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加强“三语”资源融入,利用教学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来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生(学徒)在企业学习期间甚至在境外工作期间,也可完成校内课程学习内容及仿真技能实训,同时为企业及境外学习者提供专业学习服务,增强职业教育国际化服务能力。
四、经验总结
1、创新中国特色学徒制国际化合作办学模式
与江苏德龙镍业、永青集团等企业开展的现代学徒制培养项目,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革新服务“走出去”企业模式,探索了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的新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合作企业的广泛认可,为现代学徒制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中国特色学徒制国际化推广探索了新的方向。
2、国际化引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定位更加明确
高端制造产业更加重视对工作中复杂情境的判断与决策能力培养,强化通用技能培养是现代产业体系国际化人才需求的重要发展趋势,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通过现代学徒制强化工学结合,有利于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效率。
3、“双导师”国际化教学团队建设更加完备
学校注重完善“双导师”制,提升“双导师”国际化能力,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激励制度,构建了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明确双导师的职责和待遇,吸引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学徒导师(师傅),加强大师工作室建设,将行业中的能工巧匠引入校园。
4、校企合作水平显著提升
通过开展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专业与企业的合作,从传统简单的合作方式升级到“双主体”育人模式,支撑“一带一路” 国家战略,服务企业“走出去”人力资源需求,培养出的技术技能人才符合企业要求,增强了专业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最终实现学生、家长、企业、行业、学校、政府、社会的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