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期间,学校全面实施“以项目为抓手,以人才为保证,制度创新带动机制创新,平台育品牌”的四位一体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期间,学校通过加大资助力度,严控项目申报质量等举措,先后立项基于微波能与介质协同作用的氧化锌矿硫化匹配机制研究等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人才项目2项,项目资助强度为20万元/项。立项各级各类项目近300项,较好的驱动了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通过在高职院校率先启动专职科研岗的探索实践,内培外引高水平科研人才等举措,共聘任专职科研教师9人,培养和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高水平科研人才10人,较好的为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提供了保证;通过制度创新带动机制创新,在凝练学校科研、社会服务特色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立项支持等举措,共修订科研管理制度11项,积极争取立项省部级项目近10项,进一步优化科研环境、搭建平台,激发全校教师参与科研及社会服务的积极性;通过紧盯建设以绿色铝、绿色硅等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产业链深度融合和高端跃升等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定位,立项建设稀贵金属先进新材料及加工工艺等科技创新团队9支,资助强度为40万元/支,积极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擦亮学校社会服务品牌。
通过全面实施“以项目为抓手,以人才为保证,制度创新带动机制创新,平台育品牌”,四位一体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2022年学校二次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创新团队获批云南省教育厅立项建设培育;数字孪生绿色新能源储能材料产业链研发中心获批云南省科技厅国际联合研发中心立项建设;2022年学校新签订横向项目9项,合同总金额321.97万元,平台育品牌效果凸显。
“以项目为抓手,以人才为保证,制度创新带动机制创新,平台育品牌”,四位一体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同类高职院校中能较好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