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双高计划”建设简报(2022第1期总第9期)

发表日期:2023年04月23日 编辑:双高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共浏览

明 冶 金 高 等 专 科 学 校双 高 计 划

建设工作简报

2022年第1期(总第9期)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双高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202231

一、项目管理工作

1.开展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绩效采集填报工作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2021年绩效采集工作等通知》要求,由双高办牵头,在各学院和部门的支持下,收集和上报学校承接31建设任务的状态数据。2020—2021年度总体建设执行情况良好,其中“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建设任务完成度为100%,其它建设任务按计划有序地推进实施

2.下发“双高计划”建设进度提醒函

按照双高项目建设指挥部的要求,结合《建设任务书》的执行实际,双高办未能按照计划有效开展的项目进行督促。双高办及时下发了《“双高计划”建设进度提醒函》提醒关注项目实施情况,及时督促建设进度

3.开展学校“双高计划”建设项目分解及认定工作

为确保学校“双高计划”建设任务顺利开展,从层面建设任务分解至三级项目,每个项目(二级、三级)设置一名项目负责人(填报多人的默认排序第一位为项目负责人),三级项目可设置多名项目参与人员,并对照《建设任务书》中的具体内容描述三级项目的建设绩效目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等)。根据各一级项目负责人反馈,逐级审批确认后,开具“国家级项目——‘双高计划’建设承担工作情况证明”。

4.开展省级双高申报工作

按照《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云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项目申报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省校两级专业群建设方案编制及评审工作。经申报、答辩及专家评审,我校被云南省教育厅列为云南省高水平高职职业学校建设单位(公示),电子商务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两个专业群被遴选为云南省高水平专业群。

5.学校举“双高”建设提升学校治理水平项目培训

2022年2月24日,学校“双高”建设提升学校治理水平项目培训在莲华校区举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职教学会高职分会会长丁金昌受邀作了题为“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背景下推进类型特色的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思考”的讲座。校党委书记雷霆、校长杨金华及其他校领导,各部门学院主要负责人参加。

6.召开“说双高”暨2022年度双高建设计划交流会

2022年2月28日,双高办在安宁校区召开“说双高”暨2022年度双高建设计划交流会及相关培训。校党委书记雷霆,副校长叶加冕、高琼华、余宇楠,各项目一级负责人,双高办全体人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介绍了现阶段“双高计划”总体建设情况,一级项目的建设进度、建设重点、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措施等内容,并对年度计划编制及绩效总结和预算编制进行了说明。

、建设成效

(一)有色冶金技术专业群建设进展情况

1.主持教育部中职有色金属冶炼技术、高职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矿山智能开采技术、炭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简介及教学标准修订工作。

2.参与职业本科材料化冶金技术专业简介及教学标准制订工作。

3.冶金机电设备点检1+X证书第二批考核77人,取证72人,通过率达93.5%。

4.“十四五”规划教材第一批参与申报4本,1本通过云南省评审,进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评审。

5.两名教师通过培训,考核取得教育部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

6.完成有色冶金柔性智能制造实训基地一、二期招标采购。

7.专业群开展各类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及社会服务共5323人日。其中“中农国际钾肥培训班”5071人日;“罗克韦尔智能制造教师培训”162人日;西门子SCE TIA Portal综合应用与数字化课程培训90人日。

8.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及华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建设中文工坊协议。

(二)测绘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进展情况

1.5+2个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建立ICT产业学院、南方测绘产业学院;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14门;实施1+X制度改革,建立1个省级管理中心,7个考点,15个试点,参加考试人数787人。

2.主持制订2个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将于2022年发布。按照“校级-省级-国家级”课程建设标准,分类建设30门课程资源。第一批已完成招标和资源制作培训,第二批方案已论证完成,等待启动招标程序。

3.3部教材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4部教材申报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16部教材计划年内完成修订、编写,计划2023年出版。12门课程结合资源建设,边建边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年内全部上线开展SPOC,申报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2023年全部开设MOOC。

4.无人机应用技术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建筑材料工程技术教学团队入选校级教学创新团队;智能建造技术科技创新团队和新型功能材料科技创新团队入选校级科技创新团队。

5.新增“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自然资源部智库专家1名,全国行指委副主任、副秘书长和委员共4名,产业教授5名。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2项,获云南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二等奖共4项。已立项建设校级双师培养基地4个。

6.入选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普教育基地1个,申报省级科普示范项目1项。校内立项6个校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7.开办国际交流班2个,2名学生已经到白俄罗斯交流学习,攻读本科;国际合作办学已完成教育厅审核,报教育部审核备案。计划启动5门双语课程资源建设。中肯建筑学院国际化办学综合管理平台完成建设并将投入试运行。

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进展情况

1.《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第二版)》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三高两精’打造《移动商务法律法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获第一届云南省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一等奖(公示)。

3.获云南省教学能力大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第五届云南省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省级评比获三等奖。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电子商务赛项货三等奖。获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互联网营销师学生组三等奖。获第七届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4.商学院先后与中联集团、京东、永辉超市、健之佳等知名大型企业合作,积极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工作。完成中联智慧财经产业学院、京东智能供应链产业学院签约授牌工作。

5.与柬埔寨工业发展协会签约“电商谷”项目。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完成中加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合作办学项目评估,完成旅游管理、商务管理、现代物流管理3个专业老挝来华留学生评估。

6.2021年共完成16个“1+X”证书试点申报、取证工作,960名同学参加取证,其中《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财务数字化应用》取证成绩优异,受到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国表彰。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建设进展情况

1.2021年10月18日至20日,电气与机械学院圆满完成了2021年“振兴杯”云南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赛项竞赛工作。学校被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授予“‘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集训基地”。

2.电气与机械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积极开展试点申报工作,于2022年2月18日我校作为“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进行公示。

3.电气与机械学院2021年11月25日与深圳迈瑞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2021年10月20日与国泰达鸣集团签署了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学院与嘉兴和新精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申报了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双方于2021年12月23日签订了定向人才培养培训协议。

四、典型案例

学校依托“双高计划”建设、全国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等项目加强科普工作,“测绘科学与技术科普教育基地”获批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普教育基地

基地拥有1000余亩的固定场所,包括室内实训室和室外实训场。室内场所面积2600平方米,由校史馆、16个测绘实训室和测绘长廊组成,展示测绘科学技术和测绘教育的发展历程,提供测绘装备体验;室外实训场有观测墩和测量标志等相关设施,建有1公里长的比长基线场和测绘景观小品,服务云南省测绘行业仪器检定、专业教学和测绘科普,传播测绘文化。无人机航拍劳动教育基地提供零基础劳动技能培训和操作体验;测绘虚拟仿真实训室,提供测绘模拟操作体验。

该基地主要以高等学校、职业院校、中小学、社区和各行业从业人员等为主要服务对象,服务全社会,目前已经联合行业企业开展“测绘科普进校园”等多项活动。基地将作为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测绘地理信息科学知识普及、宣传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和测绘文化的重要窗口。

五、现状与建议

(一)各一级子项目建设进展和质量参差不齐

各级项目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反映出推进力度和重视程度的不均衡。专业群建设与其他子项目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专业群建设工作的推进情况普遍好于其他建设任务。双高建设的急迫感不强,建议作为各部门、学院2022年的重中之中任务。

(二)建设内容主要集中在各类采购及出差方面,对于内涵建设的重视不够

结合《建设方案》《任务书》系统思考不够,体系化措施力度不强、针对点对点建设,高绩效、特色成果出产有待加强。建议组建专家委员会对一级项目给予指导、提供帮助,结合建设年度计划的制定形成明确的建设目标,补齐短板。

(三)一级项目负责人对二级及以下子项目的分解、管理、指导力度不足

跨学院、部门的建设合力还没有完全形成。项目负责人对“双高”建设的理解还需要强化,建设内容、绩效落不了地。结合2022年度建设计划的编制层层压实责任,将建设任务落实到人。启用双高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

(四)管理方式不适应项目建设的需要

“双高”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与督导制度不成熟,建设过程中部门、学院之间的协同作战程度不高,“一盘棋”的意识和格局需要建立,执行力需要加强。学校层面的统筹力度不够,各任务之间的项目布局尚未形成动态调整及补充机制,对重点项目和高绩效成果的培育和支持力度需要加强。

双高办牵头、相关部门指导,对学校双高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优先对“双高计划”管理的制度体系进行修订,理顺工作流程。

(五)成果导向和激励机制需要尽快完善

成果导向机制有待完善,学院、部门主要着眼于《任务书》点上的任务完成。通过“双高”建设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性成果导向需要建立。激励机制未完全展开,岗位、职称、工资、评优评先多种组合式激励需要叠加。


联系我们

莲华校区:昆明市学府路388号         邮编:650033

安宁校区:安宁市宁泊路63号           邮编:650300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冶专青年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114号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2011©版权所有滇ICP备050012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