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工作 > 正文
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在高职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青马工程”建设为例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4-06-12 22:11:23 编辑:


一、实施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立足新时代,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重大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列为重点项目之首来部署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大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当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将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将学术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武装青年的有机统一。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2014年至今按照一年一期的培养模式,累计培养学员超7200名,已基本构建起了符合校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育人机制。

二、主要举措

(一)问题分析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作为国家级和省级“双高建设”三级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省级团委、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由校团委作为实施机构,制订了详细的培养方案,每期都在丰富、创新培养内容,严格选拔培训对象,全面实施教育管理。但在实施“青马工程”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1.定位不够明确,形式内容固化

学校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多采取统一授课的方式,如:讲座、报告、研讨会、讨论会等,较为传统陈旧,受教学大纲的约束,由于大量集中的课程,学生易产生疲劳厌学心理,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课程时间长,枯燥乏味,不能深入学习,导致反馈较少,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改正。培训内容不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志愿者对外交流、研究课题、服务活动等多个方面依然略显薄弱。

2.培养体系建设不足,课程浮于表面

学校开展“青马工程”往往专注于某一特定群体、某一特定时间、某一特定环节的培养,各项培养工作之间的有机联系尚不紧密,未形成全方位,多方面的培养格局,组织培训的时间过于紧密,课程设置过度集中,这使得学生疲于应付培训,容易使受训学生产生学习疲劳,不能深度理解培训内容,使培训工程浮于表面。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

1.明确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方式

着眼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着力为党在高校培养一批具有忠诚的政治品质,浓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理论功底,突出的能力素质,忠恕任事、人品服众的青年政治骨干。“青马工程”的课程建设中除了集中阶段,新增非集中阶段。


1 培养内容框架

集中阶段主要组织学员参加集中授课,以理论学习为主,穿插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丰富授课形式。


2 集中理论学习现场

非集中阶段主要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安排学员参加挂职锻炼、实地学习、志愿服务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组织学员结合“杨帆计划”以及其它相关计划,赴中央和国家机关、基层党政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学校职能部门等开展挂职锻炼。组织学员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等实地学习,参加1周左右的红色教育。同时,安排学员利用“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返家乡”等活动深入乡村开展乡土调研,形成调研小组实践报告。


3 学员赴澜沧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4 学员赴井冈山参加红色教育

2.建立健全培养机制,着力提升培养质量

把从严从实的要求贯穿学员培养全过程,不断提升培养管理的质量水平。制定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首先,健全日常管理机制。建立“青马工程”工作组,开展日常督导检查机制,了解学员日常言行及表现,将日常表现情况作为学员评价的重要指标。其次,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在考核标准上,把学员政治表现作为第一位的要求,从考察理论测试成绩、实践锻炼效果、结业论文质量、日常行为表现、重大事件响应等方面明确任务完成标准,在考核方式上突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最后,严格淘汰退出机制。坚持动态调整,通过日常观察、甄别,对于在培养过程中有重大违纪行为的学员坚决予以淘汰。强化末位淘汰,结合培养期各环节的评价考核结果,对未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予以淘汰。

三、成果成效

制定颁发实施方案1份《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累计组建7期校级大学生骨干班和11期校级青马班,累计培养学员超4700名,累计培养课时超过400个。

“双高计划”项目建设期间,依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平台,培养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序号

成果名称

级别

完成数量

1

2019年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团委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国家级

1

2

2019年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冶金材料学院团委获云南省五四红旗团委

省级

1

3

2021年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金属协会团支部获高校活力团支部

国家级

1

4

2021年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计算机信息学院袁建明教师获“云南青年五四奖章”个人奖

省级

1

5

2021年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国家教学资源库“有色冶金技术”教学创新团队获“云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省级

1

6

2022年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商学院团委获“全国铁路五四红旗团委”

国家级

1

7

2022年昆明冶专新媒体中心获全国高校“活力社团”

国家级

1

1 2019-2023年主要成果汇总表

4名学员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2名学员获得“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5名学员撰写的《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宣讲团“1+2+3”模式研究——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某高职院校为例》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铜奖;超20名学员参与的项目获“互联网+”大赛省级及以上奖励;学员参加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4年获团中央“镜头中的三下乡”表彰,连续4年获省级优秀团队称号,2021年学员撰写的《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史宣讲团的实践研究——以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例》获评为2021年“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



四、经验总结

本案例契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列为重点项目之首来部署安排的要求,重点探析高职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育人功能的模式构建,为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引领学生发展的长效机制与实施路径构建提供科学借鉴。重点关注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培养模式构建的制度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等长效机制。加强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的顶层设计,呈现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引领学生成长发展的工作实效,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教育。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年中入耳入脑入心,强化团组织的“思想引领”,坚定当代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强化团组织的“先进示范”,把从严治团要求落到实处。通过开设青马论坛、专题培训和业务培训的方式,注重外出社会实践与挂职锻炼,使学员达到政治思想理论、党团理论知识和能力素养方面提升。总体来看,案例的研究对象明确,研究方法新颖,研究内容深入细致,研究目的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实践价值,案例中培养模式、课程构建思路等内容都具有借鉴意义。

供稿:李薇

特色工作
首页  |   部门概况  |   学生组织  |   特色工作  |   通知公告  |   劳动教育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校团委 2022©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