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沿革
计算机信息学院成立于2000年3月,现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7个专业。学院紧跟国家新兴产业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立足云南省数字经济人才需求,围绕ICT专业群建设构建了"云、管、端"+信息安全的三横一纵专业群架构。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超96%,享有高就业率和高满意率的"双高"局面。计算机信息学院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优秀的师资队伍、先进的专业设置、优越的实习实训条件、卓越的学生培养与就业成果以及积极的国际合作,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好评。
双师+高工
学院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专职辅导员8人,师资队伍平均年龄40岁,93%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双师型”教师占比85%,有企业半年及以上跟岗实践经历。是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年轻化的团队。外聘教师24人,60%来自企业一线高级工程师。
教育+教学
404战队——云南省第一支学生信息安全战队: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紧扣“网络安全国家战略”服务云南边疆数字安全屏障建设的需求,形成了“党建引领,思政融合”,“政、校、企”三元主体协同的育人格局,构建了“专业、社团、战队”三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搭建起“学、训、赛、战”四维进阶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托专业特色学院成立了404网络安全战队,在各类竞赛和专项任务中屡获殊荣,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云南省教育厅立项建设的产业学院。建设人工智能算力平台,聚焦云南3815战略,AI赋能千行百业,实施“微项目+真场景”实战教学,实现技术技能与区域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国家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现代通信技术专业:教师团队由企业一线工程师与学校教师组成,开展校企混编式教学;各类技能大赛、挑战杯、创新创业、数学建模等获国家级奖项20余项、省级奖项100余项。
国家“双高”建设专业群组群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与华为(昆明)数字经济学院、新大陆集团等单位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和就业合作,毕业生就业质量高。
技能+创新
学院依托技能文化月、学生社团等平台,在构建岗课赛证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以技能大赛和“互联网+”创新创业赛事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连续多年承办省级各类技能大赛,学院教师和学生近三年获各级各项赛事奖项200余项。
其中:获得华为ICT大赛2021-2022全球总决赛世界级二等奖;2023年教师参加2023年“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员(云计算平台与运维)赛项荣获国家级银奖、省级金奖,教师获得云南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国家级铜奖、云南省金奖。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学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行业、企业、政府,与华为、科大讯飞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打造产教融合试点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与云南省公安厅合作,成立网络安全联合实验室。
2024年,发起成立云南省DICT(数据信息通信技术)及网络安全产教融合共同体,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更好服务“数字云南”建设。60余家企业、11所中高职院校及3个协会单位是其成员单位。
实验实训
计算机信息学院与亚马逊、奇安信等知名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合力打造实训基地和实训项目开发,学院现有7个1+X 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培基地,29间实训室,总面积3100平方米,设备总值2600余万元,设备台套数超过1300,组建实训室建设与运维的专兼管理团队23人;2022年至今累计使用220万余人次。
社会服务
学院积极开展横向科研与社会培训,涉及软件开发、网络安全、大数据分析、智慧农业、人工智能等领域,为云南省数字经济建设、数字化转型培养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学院为安宁市公安局、昆明市网信办提供技术咨询,每年为教育厅攻防演练大赛提供技术支持。、
2022年开展云南省“工业互联网与网络安全高级研修培训”;2023年开展昆明市教体局“网络安全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训”;2024年开展“云南省中高职师资培训”。
(数据更新:202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