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9日,建筑工程学院2024级建设工程管理专业32名学生,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为期两天的认识实习教学活动。
实习首日,师生前往云南省博物馆,参观并学习博物馆宝塔式建筑的功能设计与美学表达。在官渡古镇,同学们参观了汇聚唐、宋、元、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考察妙湛寺金刚宝座塔古建筑的结构特点,了解传统修缮工艺。下午,师生们参观了融创文旅城、滇池后海、七孔浮桥。融创文旅城的飞檐斗拱与现代玻璃幕墙相映成趣,面对“一水一街”的布局,这些看似现代的景观,其实藏着白族三坊一照壁的基因。次日,师生走进学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施工现场,实地学习施工场地布置、“五牌一图”,认识了解地基基础、边坡治理、钢筋绑扎、脚手架及模板搭建、分段流水施工等施工环节和内容,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工程之间建立链接。

此次认识实习创新了实践教学模式,将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打造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在云南省博物馆建筑群前,同学们围绕“功能与美学的平衡”展开激烈的讨论,领悟工程管理的人文内涵。游走在历史建筑中,妙湛寺金刚塔的精湛技艺凝结古人智慧,修复专家的技术创新彰显时代担当,1350 吨塔身顶升 2.6 米的壮举,是精益求精精神的延续,更是守护文化根脉的生动实践;融创文旅城的创新设计,阐释了“传统与现代对话”的设计理念,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思维。学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施工现场,以“五牌一图”为切入点,将施工现场的规范管理实践延伸至工程伦理培养,强调“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职业担当。
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不仅让专业知识变得可触可感,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建设工程管理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供稿:奉丽玲
图片:奉丽玲
初审:杜重麟
责编:毛飞
审核:赵远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