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高校思政课中开展实践课教学,是落实教育部对思政课的建设标准要求之一。2023年秋季学期,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根据教学安排和学院基地建设实际情况,依托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及时将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达到知行统一,在2023级学生中开展实践教学,共计62个行政班级,开设学生达3000余人。
本学期实践教学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展示,经任课教师遴选,共收到优秀作品62份。二是到马克思主义学院“铸魂育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学生撰写心得体会,任课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社会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作为载体,增强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引导学生在“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通过微电影展示,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充分展示了大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格,注重知行合一,坚定“四个自信”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通过参观“铸魂育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同学们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感受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内核和具体内容。实践教学延伸和深化了课堂教学,加深了对课堂教学所学知识的理解和领会,提升了思政课教学效果,是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探索。
本学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学生纷纷表示,通过本学期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学习了很多新知识,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多开展类似的实践教学活动。
教研室教师一致认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教研室将继续坚持守正创新,努力探索思政实践课的教学方式,将思政课和现实结合起来,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供稿:朱玉芹
初审:孙锐
责编:樊康元
审核:赵远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