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云岭大地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之际,3月28日上午,学校在安宁校区举办“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昆明冶专分课堂第四讲暨周洵远教授雕像落成仪式。

此次活动以“弘扬教育家精神,培育新时代好老师”为主题,秉持“张桂梅思政大讲堂”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理念,结合学校实际打造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品牌;以周洵远教授雕像落成为契机,激励学校教职工以身边的“大先生”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与水平,争当新时代好老师。 活动由学校党委副书记杨永锋主持。

学校党委书记杨金华出席活动并讲话,介绍了周老教授在校期间的教学、科研工作情况,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带领学校第一代通风团队为云锡矿工肺癌防治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为云南大型矿山通风系统改造所开展的科研与社会服务。他指出,周老教授一心钟情于矿山安全,一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带领团队将科研成果写在矿井深处,其爱国信念、科学精神与育人担当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精神财富。他表示,周老教授雕像的落成,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更生动诠释了冶专精神,全体教职工应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筑牢立德树人根基,挺膺担当、踔厉奋发、不懈奋斗,争当新时代好老师,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力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作出冶专新贡献。

周洵远教授儿子周遐作为家属代表发言。他表示,这座雕塑不仅是对他父亲个人的纪念,更是对一代代昆明冶专教职工“严谨治学育人、刻苦学习钻研、坚持不懈努力”精神的传承。他真诚地感谢学校为周老教授立像,并为学校在“双高”建设、职业本科申办、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感到欣喜和自豪,希望与全校师生一起讲好昆明冶专历史积淀的故事、传承发展的故事、拼搏进取的故事,激励更多的老师成为新时代的好老师与“大先生”。

矿山测量专业19班毕业生任爱勇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深情回忆了在校就读期间的学习生活,讲述了工作后与周老师合作开展科技攻关的往事,表达了对周老师的怀念和敬意。他表示,学校历经70多年峥嵘岁月,造就了成千上万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国家的冶金、矿山等行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老校友,为母校的发展感到自豪,期望母校的发展更上新台阶。


在与会师生、校友及家属的见证下,杨金华、周遐、任爱勇共同为雕像揭幕。学校七宝合唱团现场演唱了原创歌曲《追光》,谨以此歌致敬身边的“师者”。
杨永锋在主持讲话中表示,学校70余年的跨越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和默默付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出要求,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当前,学校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风范;要坚持把能力提升作为必修课,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希望全校教职工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迈向新台阶,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近年来,学校以传承弘扬优良传统、熔铸学校精神、培植优良校风、优化人文环境为重点,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先后面向全校师生校友征集了学校精神及校风、教风、学风表述语,制定了学校形象识别系统,挖掘凝练了以周洵远教授为代表的通风教学团队事迹、中老铁路建设中的昆明冶专人育人成效、学校国防后备营育人特色等冶专故事,并通过雕塑或文化景观的形式融入在校园环境中,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

学校党委委员、校领导,各二级党组织书记、各部门负责人,周洵远教授家属代表,校友代表,冶金与矿业学院师生代表,学校七宝合唱团共计100余名师生参与本次活动。
供稿:毛飞
图片:梅云
初审:赵远娥
责编:罗琴
审核:杨国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