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亚非处处长王会昌、亚非处高级项目官员余梦飞一行赴我校安宁校区调研指导。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利波,党委副书记刘亚彬以及对外合作交流处、冶金与矿业学院相关负责人和专业老师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刘亚彬主持。

张利波对王会昌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张利波介绍了学校办学情况、生源水平以及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开展国际化办学情况。他表示,站在新的起点,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教育部语合中心的汇报交流,努力提升学校国际合作交流水平,助力“中文+职业技能” 高质量发展。冶金与矿业学院副院长宋群玲作为刚果(金)华刚矿业中文工坊项目校方执行负责人,汇报了中文工坊建设情况、成果成效及下一步建设计划。
王会昌对学校国际化办学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进一步推进中文工坊项目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他表示,国际中文教育日益完善,“中文+职业技能”项目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重视国际化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好经验的宣传推广,进一步发展政校企合作。
座谈会后,王会昌一行参观了我校国家级示范性有色金属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近年来,学校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并举,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农科院及加拿大圣克莱尔学院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6个,在刚果(金)、肯尼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及泰国等国家建设境外办学项目6个,其中,刚果(金)华刚矿业中文工坊为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中心首批中文工坊项目之一。依托境外办学项目培训和校内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联合构建“中文+职业技能”“东南亚语种+职业技能”等国际化育人模式,为中铁资源、亚钾国际、江苏德龙镍业、青山控股等中国企业在老挝、印度尼西亚、刚果(金)、赞比亚等国家子公司,先后输送了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1000余人,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打造职教出海新范式。
初稿:高唱
初审:张江梅
拍摄:谢安琦
责编:毛飞
审核:杨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