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金平果”第四次发布高水平专业群全国定位数据,第五次发布全国高职院校专业竞争力排行榜。

金平果2024高职专业评价以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4年)》为依据,按照“十四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按照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和专业群四级分类评价,评价对象包括全国1543所高职高专院校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738个专业、246个全国高水平专业群、1064个群内专业和33所职业本科院校的162个本科专业,对全国各地区、各类型、各高职院校的专业总体实力进行了评价分析,高职教育评价继续向深层次、多维度的专业领域评价、专业群综合竞争力评价扩展。
在高职院校分专业大类竞争力排行榜中,学校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位列全国第2;学校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位列全国第3。
金平果2024高职院校分专业大类竞争力排行榜
代码 | 大类名称 | 学校名称 | 排名 | 等级 | 学校数 | 位次比 |
42 | 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2 | 5★ | 503 | 0.40% |
43 | 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3 | 5★ | 336 | 0.89% |
在高职院校分专业类竞争力排行榜中,学校金属与非金属矿类、有色金属材料类位列全国第1;黑色金属材料类位列全国第3。
金平果2024高职院校分专业类竞争力排行榜
代码 | 专业类名称 | 学校数 | 排名 | 前三名学校 |
4206 | 金属与非金属矿类 | 13 | 1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2 |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
3 | 烟台黄金职业学院 |
4304 | 黑色金属材料类 | 25 | 1 |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 |
2 |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
3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4305 | 有色金属材料类 | 39 | 1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2 |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
3 |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
在高职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中,学校10个专业入选前3名,其中测绘工程技术、矿山智能开采技术、矿物加工技术、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金属智能加工技术、应用泰语6个专业位列全国第1;应用越南语专业位列全国第2;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建筑材料检测技术、物流工程技术3个专业位列全国第3。
金平果2024高职专业竞争力排行榜(前3)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学校数 | 专业排名 | 前三名学校 |
420302 | 测绘工程技术 | 21 | 1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420303 |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 | 54 | 3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420601 | 矿山智能开采技术 | 9 | 1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420602 | 矿物加工技术 | 9 | 1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430501 | 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 | 16 | 1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430502 | 金属智能加工技术 | 6 | 1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430704 | 建筑材料检测技术 | 6 | 3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530801 | 物流工程技术 | 16 | 3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570214 | 应用泰语 | 17 | 1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570215 | 应用越南语 | 9 | 2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在高职专业群综合类竞争力评价数据榜中,学校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专业群获5★、测绘工程技术专业群获4.4★等级。
金平果2024高职专业群综合竞争力评价数据
学校名称 | 专业群名称 | 等级定位 | 位次比定位 | 群内其它组成专业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 | 5★ | 2.37% | 电气自动化技术、环境工程技术、金属智能加工技术、矿山智能开采技术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测绘工程技术 | 4.4★ | 10.3% | 物联网应用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材料工程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 |
在高职专业整体实力院校得分及排名中,学校以247的专业总分排名全国第10。
金平果2024高职专业整体实力院校得分及排名
排名 | 学校名称 | 专业总分 | 排名 | 学校名称 | 专业总分 |
1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 454 | 6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254 |
2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334 | 7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51 |
3 | 淄博职业学院 | 268 | 8 |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 249 |
4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 257 | 9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 248 |
5 |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 256 | 10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247 |
近年来,学校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以“专业群建设”为龙头,不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持续优化内部质量体系,聚力创新、聚焦质量、精准施策,助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已建成一大批专业基础好、综合实力强、社会声誉好、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专业群和专业。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夯实基础,持续提升专业竞争力,为“双高”建设和职业本科申办添砖加瓦。
供稿:刘聪
初审:黄卉
责编:毛飞
审核:赵远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