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日上午9点,航空航天和海洋装备(一)协作共同体单位召开了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情况线上调研会。参会人员有共同体内各团队负责人及骨干成员、团队培训基地负责人。会议听取了共同体牵头单位团队负责人发言、培训基地负责人发言、共同体团队代表发言,教育部项目秘书处代表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交流研讨。现纪要如下:
一、共同体牵头单位团队负责人发言
共同体负责人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张东明教授汇报了航空航天和海洋装备(一)协作共同体总体建设情况、共同体成员单位团队建设情况、存在问题、意见与建议、下一步工作计划。
二、培训基地负责人发言
培训基地负责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王守志教授介绍了培训基地指导共同体及其成员单位团队建设情况、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三、教育部项目秘书处代表发言
教育部项目秘书处王辉研究员根据目前共同体建设情况,从团队建设方案的调整优化、团队建设机制、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分层次培养教师、共同体运行机制和协作工作机制、共同体内外的经验交流、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模块化教学实施等方面对未来共同体如何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四、共同体团队代表发言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刘昭琴教授和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岳鹍教授分别汇报了所在学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总体完成情况,从建设思路、建设路径、具体做法、成果经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五、参会代表交流研讨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田巨教授表示,共同体院校成果丰富,以后加强校际交流,多学习、经验共享。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吕翠华教授表示,要以项目带团队、出成果,通过校际间项目共担、成果共有、经验交流,培养一批无人机应用技术领域的专家、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等。
六、取得的成果经验
经过前期建设,各校通过专业和课程建设、课题申报、教学比赛、技能大赛、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等,均取得了一批丰硕成果。
在经验做法上,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的团队建设思路值得借鉴:
院士领衔提升科研能力;
专家引路提升教研能力;
工匠加盟提升实践能力;
国际交流服务一带一路;
航天精神凝炼特色文化。
七、存在问题
1、协作共同体中4所院校专业办学涵盖无人机技术应用、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在围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核心课程标准开发、模块化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协同上的困难,需要进一步聚焦产业链需求,共同推进专业办学;
2、受疫情影响,各校互派教师以及到国外进行线下考察、交流和学习受限,“走出去,引进来”的举措受疫情影响较大;
3、共同体组织目前还处于相对松散状态,尚未形成有效的共同体协作制度和机制;
4、科技引领还需提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转化需要加强;
八、意见与建议
1、建议将协作共同体组织机构(理事会)纳入教育部专家组织,提高共同体的地位,增强校校、校企间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粘合力;
2、结合首批教学团队建设成效,建议及时推广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有效机制,以供第二批借鉴、学习和发展创新;
3、出台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与评价标准,规范和指导团队建设。
九、下一步工作计划
1、按照《共同体2022年工作计划》,召开10月、11月、12月的研讨会,梳理和总结课题研究和团队建设成果,查找问题,推进工作;
2、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完善共同体理事会组织机构,明确人员和职责方式,充分发挥组织保障作用;
3、开展课题和团队建设中期检查,跟踪研究进度,实现边建设、边指导;
4、举办“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大讲坛,各院校结合建设情况,自主选题,定期开讲;
5、加强与培训基地——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合作,针对团队建设在理念、理论和方法上的短板,开展二十大精神、思想政治、师德师风、职业教育政策与理论、专业与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团队能力;
6、主动作为,各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拓展合作渠道,吸纳知名企业参与协作共同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