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原“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成立于1981年,2002年成为教育部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8年9月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并于2011年3月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成为国家示范专业。2015年根据教职成〔2015〕10号,《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要求, 原“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调整为“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代码:520804)”和“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专业代码:520808)”2个专业方向。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城填、区域、流域和工业企业的水、气、固体废物和其它污染的监测、治理工作,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工作及水生产、输排和水处理工作。
招生对象:高中文/理科、生化类“三校”毕业生
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既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更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分析、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等职业岗位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应用化学(含无机、分析化学)、环境工程CAD、环境工程单元操作、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水污染治理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噪声控制技术、清洁生产等。
师资情况:原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是“云南省省级教学团队”。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正高职称(教授)2人,副高职称(副教授)5人。
实训条件:环境工程校内实训基地是省级示范校内实习实训教学基地。目前实训基地面积约4000 m2,原固定资产近700万元,奥地利政府贷款设备正陆续到位,待建设完毕后固定资产接近3000万元。设有无机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水处理工程、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仪器分析等18个实验实训室,并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实验实训项目,充分满足高职实践教学需要。已建成的两校区校内中水回用处理站及即将投入运行的奥地利政府贷款100m3/d的污水处理模拟装置,可供专业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使用。
安宁市环境监测站设置的安宁职教园区“空气质量在线监测装置”已进入实训基地,同时与安宁市工信局共同建设“节能检测实验室”,上述实际工作均可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实习实训条件。同时,昆明市各污水处理厂、环境监测站、南磷集团、安宁工业园区的各大企业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的条件。

资格证书:学生在校期间可经培训考核获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化学检验工》、《水环境监测工》、《环境噪声及振动监测工》、《固体废物监测工》,《废水处理工》、《废气处理工》等工种的中高级证书。
毕业生可从事工作:
“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的环保投入约为一万亿元,而“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颁布后,预计“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将每年上升两万亿元左右。必将需要更多从事城镇及工业企业环境监测、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
毕业生可在政府环保部门、事业单位、环保企业、工矿企业环保相关部门从事环境监测、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污染治理工艺设计、施工现场管理及设施运营管理、环保设备市场营销、规划及研究等相关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