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冶专学子的旗帜在昆铁上高高飘扬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24-12-17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是我校的用人大户,自2012年开始,我校和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度合作12年,培养输送了大批毕业生(共计1814名)充实铁路运输生产一线,毕业生分布在昆明机务段、车辆段、工务段、供电段、客运段、昆明站、开远工务段、广通工务段等站段,其中毕业生在昆明机务段工作的最多有555人。专业涉及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物流工程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通过到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人事处和昆明机务段回访和召开校友座谈会,用人单位反映冶专学生所学专业与铁路局岗位高度吻合,学生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过硬,在工作中脚踏实地、上手快,在生产一线上能安心工作,很多已成长为工长、列车长、列车司机、片主管等,已逐渐成长为站段的中坚力量,深受站段欢迎,缓解了铁路需求,为铁路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领导感谢学校为企业输送了优秀的人才感谢学校对铁路局的支持和帮助。

2020年2月疫情发生时,学校共有87名顶岗实习学生递交了“挑战书”在昆明铁路局坚守岗位,在车站的检票口、出站口、售票厅和站台等岗位均有我们学生勇敢的身影。同学们严格按照车站规定做好科学防护,守护每一名旅客的安全。以启动得最早、坚持在最前的责任担当,推动铁路运输经营在市场寒冬中破冰前行。

我校共有10名老挝语专业学生应聘上中老昆万铁路岗位,参与了老挝语铁路专业知识的翻译工作。从2020年7月30日至2021年6月30日结束。承接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双骨干”培养老挝语培训,共计培训180名“双骨干”学员,共开设老挝语语言技能及文化课程6门,实现了“语言+专业”,“线上+线下”,“集中+自学”的培训模式,主动融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际行动,为服务中老昆万铁路开通运营管理,培育语言技能复合型人才,开通运营做好人才储备。

截至3月21日,昆明局集团公司今年以来累计发送旅客2009.9万人次,同比增长84.1%今年以来日均装车3471车,同比增长11.5%,3月以来2次刷新单日准轨装车历史纪录。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铁路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功建设了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截至2023年2月底,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190万人次、货物1600万吨,为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云南依托中老铁路,进一步加速推动大物流通道建设,优化沿线产业空间布局,加速发展仓储物流、冷链运输、绿色食品等业态,强化产业支撑,深度融入面向南亚东南亚市场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成功将中老铁路打造成为中老人民的发展路、幸福路、友谊路。

我校学生积极参与到昆明铁路局的各项工作中,为地方交通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不仅参与了铁路线路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还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了铁路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这些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支持。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服务国家大局,立足云南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技能培训、国际化办学等方面的优势特色,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冶专力量。以下是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工作涌现出来的一些优秀毕业生

安辉,第十二届“昆铁十佳青年”获得者,我校电气与机械学院机械1007班毕业生,现任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机务段技术科探伤专业工程师。先后被国铁集团授予“火车头奖章”、“全路技术能手”,被集团公司授予“劳动模范”、 “昆铁工匠”等荣誉称号 。多次在集团公司、段等各级机务系统探伤技术比赛中获得前三名,多次荣获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探伤是行车安全的屏障和“生命线”机车不断更新换代也对机车探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年间,安辉秉承“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第一次就要零缺陷”的工匠精神,确保了探伤“零缺陷、零失误、零误探”,发现并解决机车质量隐患50余件2021年,他首创FXD1-J动力车轴箱弹簧横波探伤方法,攻克了轴箱弹簧车上检测难点。将为昆明机务段节约材料及人工成本上百万。2016年以来,安辉先后参与完成了7项攻关课题,修订了2项探伤工艺范围,解决了诸多探伤难题,大大提高了机车运用检修效率。他持之以恒孜孜追求,匠心筑梦硕果累累,在不懈奋斗中贡献青年力量。

依波逢:是我校外语学院(东盟国际学院)老挝语专业1707班的毕业生,称为中老铁路上盛开的最美“占芭花”。她值乘中老铁路首发车她熟悉老挝语、傣语和普通话,她曾荣获中老铁路开通仪式中获得“最强多面手”称号、昆明客运段“繁花似锦”成长之花称号、段级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等。她的优秀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央视财经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铁道、昆明铁道、云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素有“网红列车员”之称。她以良好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为中老铁路“保驾护航”,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青春力量。

晏忠壮,全国青年岗位技术能手,我校电气与机械学院机械1007班学生。现任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机务段昆明东整备车间质量工程师。在检修车间工作时,他始终奉行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他通过对检修工艺标准和技术措施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效率。他紧密关注机车的“五项关键”,强化了机车走行部检修质量,树立起了“走行部无小事”的质量理念。他与班组职工共同创建了“机车走行部易脱落部件加固法”的党内品牌,引领职工树立起了“严格落实工艺标准、杜绝机车走行部易脱落质量风险”的意识,为机车行车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工作中勇于钻研和创新,不断突破自我。他牵头完成了多项机车走行部小改小革、技术创新立项攻关任务,通过攻坚克难,不仅使机车走行部质量更加可靠,还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他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为铁路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蒋义飞,我校电气与机械学院电气1368班毕业生,2016年入职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4月到普洱基础设施段工作,主要负责该供电段接触网检修、电力机车的供电工作。蒋义飞先后参与沪昆高铁、云桂客专的开通验收和楚大线、大丽线的提速改造工作。2021年接到参加中老铁路建设的任务后,他背负行囊,毅然远航,牢记“昆供人”保安全、保开通、包运营的决心奔赴新的工作岗位。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铁路的顺利开通贡献力量,将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有供电就有速度的使命担当。

郑美荣:我校建筑工程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1821班毕业生,中老铁路建设中的护航员,就职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普洱基础设施段。2021年10月24日,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郑美荣在参加中老铁路手拉手排查工作中担任组长。为保证动检实验成功进行,一天内他与中铁一局、中铁十一局等十余家单位对全长17公里的新华隧道和石头寨隧道隧的防护栅栏门情况、隧道洞室门、电力电缆、设备箱盒、机构是否关闭良好等情况进行全面排查,为动检车开通保驾护航。10月29日以来,郑美荣前往玉溪市扬武镇,配合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对甘庄隧道、月牙田隧道、罗里隧道等多个隧道的救援防灾通道,消防设备,照明设备进行调试排查。因为是天窗点工作,他经常工作到凌晨五六点,对同一个隧道同一个调试点进了一遍又一遍调试,为中老铁路正式开通保驾护航。“我能深切地感受到各个责任单位为中老铁路建设付出的努力,也亲自见证了中国质量和中国标准。”郑美荣表示,将把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一步运用到工作中,加强学习和锻炼,不断提升工作本领。

张仲洪,我校电气与机械学院2011届机电一体化专业优秀毕业生,。通过在冶专三年的学习最终能来到昆明车辆段工作,2021年在中老铁路首发列车上担任随车机械师时他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从一名乘务员到一名合格的随车机械师,工作的经历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深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才能够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邓宗洪: 是我校电气与机械学院电气1897班毕业生,中老铁路的机车乘务员(火车司机),他2021年毕业后入职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机务段,担任机车乘务员(火车司机),负责操作火车执行中老铁路的货运牵引任务。12月3日,他代表昆明机务段参与中老铁路的牵引运输任务。

以上只是我校部分学生的缩影,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站段,到处都可以看到我校学生身影。我校学生在昆明铁路局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好处。他们通过提升地方交通发展、促进经济交流、推动社会进步、助力地方文化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环境资源等多种方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加速度、提供新动能,为当地社会的繁荣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苦练基本功,不断增进技能,积累经验,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勇于担当,开拓创新,以自己的努力演绎了人生的精彩,与企业共成长,成为了企业的骨干力量为云南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雷燕   供稿;

 殷洪杰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