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安辉,是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人,在铁路内,人们也叫我们机车“医生”。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像医院的B超医生一样每天给火车头做查, 每当看到我们检修的火车在铁道线上飞驰时,我都有一股莫名的成就感。
我于2010年考入了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习。回想三年时光,正是老师们的谆谆善诱,让我找到了奋斗目标。当时正值我们学校搬迁至安宁校区,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老师的教学手段也有了巨大变化,我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大一下学期,我报名参加了本校成教学院的专本套读,除了取得了车工、钳工、焊工高级工技能证书外,还考取了CAD操作员、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员等技能证书。
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我在2013年7月顺利完成了专业的所有考试,取得了专科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取得了自考本科毕业证书。大学三年让我学会了如何自我认知、如何学习。我逐渐明白,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才能变得更加成熟、自信,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在大学三年里,我们还经历了许多挑战与困难。有时是学业压力,有时是人际关系问题,还有时是自我价值的迷茫。但是,正是这些困难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应对挫折、调整心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宝贵的成长经验,也学会了珍惜身边的人和事。2013年7月,我被分配到昆明机务段任探伤工,刚踏出校门的我对于今后所从事的这个岗位毫无概念。俗话说的好“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当时的自己感觉被分到一个“冷门专业”,心里还是有一点失落,但更多的是好奇。
经过一段时间的入职培训之后,对探伤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工长和师傅也告诉了我探伤工作的重要性,并拿了一些曾经因为探伤质量问题导致的事故案例给我看,当时的心情七上八下,虽然这个岗位人人都说轻松,但是肩上承担的责任巨大。我立志“一定要在探伤这片‘窄门’里闯出一片天”。为了练就过硬本领。每天跟着师父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后,就去给其他师傅帮忙,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流程及工作范围,将自己学到的东西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慢慢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车轴尺寸、探伤工艺……下班就泡在器材室,对着车轴苦练手法、看波形,找感觉,我一有时间就拉着工友聊机车部件的工作原理,通过对部件的工作原理了如指掌,才能更好“对症下药”。技能提升过程很漫长,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又很枯燥,只有通过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工作才能做到熟能生巧。不到两年的时间,我就考全了4个无损检测专业二级资格证书,能对各型机车的探伤工艺标准倒背如流,也能精准判别各类“伤情”,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探伤能手。
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然而,创新并不仅限于科技领域,它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得到体现,昆明机务段是昆明局集团公司唯一的机务动力单位,我所在的探伤组负责15种车型上百种机车配件的探伤任务。无损检测是火车安全运行的屏障。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铁路行业相关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也对机车探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结合现场实际与工艺要求,围绕机车检修探伤难题,开展技术革新。
空气压缩机曲轴探伤一直是班组上的头号难题,曲轴原本都采用渗透检测方法探伤,探伤时溶剂容易造成曲轴表面锈蚀。我们组织攻关小组成员反复试验论证发现,湿法磁粉探伤检测灵敏度更高,能实现部件表面全覆盖探伤,从调整设备参数入手,编制探伤工艺,组织反复验证,最终实现了空压机曲轴探伤无盲区,作业效率提升约70%。
从此,尝到“甜头”的我一头扎进技术攻关的蓝海。通过建立机车部件“病历本”,定期统计各类零部件无损检测情况,通过数据分析,针对部件容易裂损区域需进行重点关注。提升检测效率及结果准确率。
2021年我们攻关小组首创了弹簧横波探伤法,攻克了轴箱弹簧车上检测难点。该方法可使弹簧断裂检出率达到100%,具有操作简单、结果直观、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检查手段来代替架车检查,将为我们段节约材料及人工成本上百万。
2016年以来,我先后参与完成了10余项攻关课题,多次参与集团公司探伤工艺范围的修订工作,解决了诸多探伤难题,大大提高了机车运用检修效率。在长期的探伤实践中,我总结了一套“校验标定准、作业落标实、结果记录全”的“三步”工作法,有效避免了伤损漏探、错判现象发生。
一次,我们在对机车气缸安装螺栓探伤时发现有异常,在距离探测面深80mm位置发现异常波。可稍微移动探头,异常波就消失了,我马上警觉起来,通过调整灵敏度和转动探头等多种方法后,依然无法确认缺陷。一边是检修进度万分火急,一边是机车质量风险不明。“虽然这个配件此前从未探出过裂纹,但决不能让‘异常’从自己眼皮底下溜走”。于是联系专业班组人员对该螺栓拆解后使用磁粉探伤复核,最终判定配件裂长约15mm。看到裂纹的瞬间,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气,机车“心脏”柴油机上的裂纹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带伤上线”的机车可能发生机破,将会影响整个线路的运输生产组织。
正是持之以恒孜孜追求,匠心筑梦硕果累累。我多次在集团公司、段等各级机务系统探伤技术比赛中获得前三名。正是通过在学习工作中的日积月累,我的技能水平得到大家的认可,在2020年被选拔代表昆明局集团公司参加国铁集团组织的无损检测专业技术比赛,在培训期间我和同事们对比赛工艺反复研究,组织针对性的训练,比赛工艺中要求定位精度要达到2mm的误差,我们经过几次练习后通过,改变定位方式及调整数据采集点最终把精度控制在1mm内,凭借这个方法让我取得了决赛第一名的好成绩。10年间,我坚守住了初心,一直保持着“零失误、零误探”的骄人成绩,先后发现解决机车质量隐患50余件,先后被授予昆明局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十佳青年”、“火车头奖章”、“全路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