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提,我校选矿9班选矿专业学生,中国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1956年,18岁的他满怀着建设新中国理想,从广东揭阳县进入昆明冶专学习,在校期间,他刻苦努力,成绩突出,第二年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学生会主席。
1959年毕业后,张伟提分配到易门矿务局木奔选矿厂,这是一个新建大型企业,当时那里人烟稀少,时有狼群出没,再加上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工作生活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
但张伟提以满腔热血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建设中去,他被安排在工程队,负责修建矿山公路和矿石运输小铁路的基本建设工作。为了工厂尽早投入生产,张伟提不怕苦不怕累,最早上班,最后下班,一心扑在工作上,并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很快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担任了生产值班长兼技术员,由于表现突出,先后被调到云南省冶金厅、省黄金公司任职。1983年,张伟提应聘到深圳特区城市规划局工作,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他开阔了眼界,拓展了视野。作为最早的特区建设者一份子,他不断学习,努力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特区建设需要。他激情满怀地投入到深圳特区的建设中去,和全国各地的专家一起,为这座新兴的城市做规划,搞设计,亲眼见证了这座城市在一片废墟中拔地而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标志性的现代化新型大城市,也正因为如此,张伟提和特区的第一批建设者,被光荣地授予“开荒牛”勋章。
他退休后不甘寂寞,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在商海中几经沉浮,历经艰辛,终究事业成功,并把自己的业务做延伸到了国外,在海外开辟了第二商场。
事业成功,不忘初衷,他想到的是回报生养他的故土,他积极动员和组织当时还十分闭塞和贫穷的村里人到深圳打工,为他们安排工作,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在他的动员带领下,家乡的青年一批一批的走出大山,成为了深圳人,他的故乡也率先成为广东省的富裕村。他热心公益事业,先后投资了一百多万元,为家乡河婆县西坑村建设了文化活动中心,修建了道路交通设施等;每年他都会回到母校——冶金专科学校,看望当年的老师和同学;同学有困难,他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他的一位同学因公殉职,留下了两个幼小的孩子和年迈的双亲,张伟提便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全力供养他们读书,资助他们的生活。
他热心公益事业和助人为乐的精神和事迹在同学们广为流传,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赞扬。
他说:云南是他的第二故乡,给予了他发挥和施展才华的空间;母校是他人生梦想起航的地方,为他的成长播下了理想的种子;他饮水思源,不忘师恩,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谢着老师们的培养和关怀。他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支持公益的精神是我们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