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引导广大师生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 坚持守正创新,着力赓续中华文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更好担负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2024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的精神,结合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的相关工作要求,经研究,决定举办2024年学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赓续文化血脉 筑牢信仰根基 谱写青春华章
二、活动时间
2024 年 7 月至 12 月
三、活动内容
( 一)“ 国学史园”知识竞答。组织学院师生学习贯彻党的 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学习国学知识、探寻文化历史、掌握发展脉络,以国学知识竞答形式,深入了解五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练好内功、提升修养,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二)“创承文脉”高校主题数字微展览联展。组织各学院围绕“何以中华—中华文明精神溯源”“美美与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大方向,结合文博数字展厅建设和数字文物开发, 设计策划数字微展览。依托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遴选优秀微展览作品,组织建设科技、文化、创意融合的数字展览联展。
( 三)“铸魂润心”文化育人创新工作案例。组织各学院、 各部门师生围绕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以红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形成工作案例和短视频作品。经过专家推荐汇编成案例集,展示新时代高校以创新形式开展红色教育,激发高校师生担当作为、投身强国建设的创新做法和工作实效。
( 四)“百物匠心”非遗技艺传承创新视频微课。组织学院 (部门)师生充分挖掘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民间美术、民俗、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用视频形式展示师生非遗创作或展演等内容,引导干部师生感受非遗魅力、学习非遗技能、传承非遗文化。
四、活动安排
(一)组织开展。(6 月中旬至 8 月下旬)
各学院、各部门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发动师生答题,遴选作品参加展示。“创承文脉”高校主题数字微展览、“铸魂润心”文化育人创新工作案例、“ 百物匠心”非遗技艺传承创新视频微课等三类作品,每个学院(部门)每类限推 1 项,经党总支审核后 ,于 2024 年 8 月 31 日前以学院(部门)为单位报送至学生处(学生工作部、武装部)思政(教育)科办公平台,学生处(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将根据报送情况组织专家进行评选,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每类择优推荐报送 1 项。
(二)审核把关。(9 月上旬至 10 月上旬)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学校推荐的作品进行审核,保证参与集中展示的作品导向正确、 思想积极、质量过硬。知识竞答将综合答题正确率、完成时间等因素对排名前5%的优秀学员颁发“国学小达人”电子学习认证证书,并通过教育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微言教育”提供下载、查询服务。
( 三)宣传展示。(10 月 中旬至 12 月)优秀作品在媒体平台全网推送。活动期间,平台对各高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化推送,拓展活动成效。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广泛动员。各学院、各部门要将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统筹落实、一体开展。
(二)打造品牌,形成示范。各学院、各部门要坚持贴近师生、贴近实际,组织开展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文化内涵、具有价值导向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并及时宣传推广活动开展情况,形成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局面。
(三)压实责任,务求实效。各学院、各部门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网上网下意识形态阵地,专人负责、细化分工,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联系人:王联旭 张亚敏
附件:1.知识竞答工作要求
2.数字微展览、工作案例、视频微课等作品报送要求
3.2024 年高校“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成果征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