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是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信息学院15级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04班的学生。自2015年进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以来,便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团结同学、尊敬师长,自觉抵御封建迷信等错误倾向,树立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
学习方面,自入学开始就保持谦虚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坚定的理想信念加上满腔的热情以及良师的教导,成为实现人生目标的无穷动力。
大学生生活让人“羡慕”的三点一线,要么是宿舍-食堂-网吧、要么是妹子-逛街-酒吧。但我的三点一线往往就是那么与众不同。如果问我,大学三年什么最让我难以忘怀,除了良师益友之外,就属“β实验室”。谈及起这个实验室,我想我应该是最有“话语权”的,因为这是我三点一线的起点,也是终点,三年的青春基本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因为,物联网专业相对其他专业来说较为特殊,除需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而面对多不胜数的传感器、开发板及其昂贵的价格,却让一名毫无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望而却步。但正因为有了学院提供的实验室,这一切的问题都迎刃而解。直到现在还清楚的还记得,那无数个深夜、专业老师悉心的指导以及一次次试验与总结的背后,才促就了一件件知识成品的诞生。幸运的是这些成品在多次技能竞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如果要问我这三年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并不是那一张张奖状赋予的殊荣,而是那刻在骨子里的经验与知识。

事业发展感悟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理想,短为念,长为志向,坏的叫野心,好的叫愿想。也正因为有这些理想的存在,才有了忍受现实的平庸,并不断努力改善的有志者。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毕业之后,是要回到家乡过稳定的生活?还是留在大城市漂泊?是为了你的恋人妥协?还是天各一方,从此各自珍重?这也许是我们寒窗苦读数十年都没有一堂课能给出的答案。当我与内心做斗争的时候,我想到一位老师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选择比努力更为重要”。
正因如此,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目前的工作-网络安全。也许很多人会纳闷,为什么不选择专业相关的工作,是对本专业的不热爱还是专业发展前景不好?其实都不是,因为,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如果只专研于一门技能且不精的情况下,我可以很残忍的坦白一个真相“乞讨的资格都没有”。
选择现在的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在此之前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但是越有挑战的事情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因为我想没有一个人想碌碌无为的来这世间走一遭吧?
工作至今已有5个年头,回首过往,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位老师,无论是在我的学习过程中乃至工作中,他们对我的帮助已经难以用量词来形容。毕业至今,我从一名“Green Hand”成长为今天大部分人眼中羡慕不已的“The Engineer”,这样一份沉甸甸的殊荣却少了一句谢谢而黯然失色。
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故能遇一良师为你传道受业解惑是一件莫大的幸事。
我个人认为事业的发展需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因此不要再反感老师对你的“鞭策”,如果再一昧的追求我命由我不由天,过多学习对于日后求职无用时,你就应该告诫自己,是自己这屈指可数的技能不够用罢了。
寄语莘莘学子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培养出了一批批的莘莘学子,如今他们在社会各行各业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堪称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这一切与我校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体系,完备的教学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分不开的。
在这样一所院校中学习,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东风”如何吹,就看你抱有怎样的“野心”。在这里,鄙人以师哥的身份谈谈我的看法,希望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如果马上面临毕业或者实习阶段,那么你应该思考一个问题,你现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是否能够让自己在职场中存有一席之地。如果找不到答案或者答案不是肯定的,我建议放弃实习老老实实的升学吧。因为,残酷的社会手段从来不懂得什么叫怜惜。虽然,现在很多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没有过多的学历限制,但是,如果涉及到评级你就会知道什么是无助。由于是女孩子,有很多事情是没有试错的机会的,提升自我的知识技能储备才是硬道理,这可比任何的花言巧语来得现实。
如果,自认为现阶段的技能储备已经可以在职场中活下去,且以后就浑浑噩噩度过下半生的,那其中真理就让生活教会你吧。
对了,不妨再透露个真相,哪怕现阶段你学习成绩年级第一,到了职场中你会发现,能支撑你活下去的知识技能可用率不会超过20%。
所以有条件的我建议继续升学,深造自己,因为学历能给你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的质量;如果铁了心非得进入职场的,一定要记得,任何时候都别忘了停滞脚步。
建言学校发展
有一种铭记在心的记忆,是怀念;有一种心灵深处的悸动,是感恩;有一种跨越时空的祝福,是歌颂。衷心的祝福母校的明天更美好。
期望母校,建立健全专业群建设,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建创新服务平台,让师生参与其中,抱团合作链接产教融合生态圈,让母校的“威名”比肩985/211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