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是学院下设机构,主要从事教学、科研等活动。教研室主任负责本教研室的各项工作,并接受学校教务处等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履行学校规定的教研室主任管理条例中所规定的职责。保证教研室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一、教学组织与管理
1、关心本室成员的思想、工作、生活,调动全室成员参与教研室各项工作,结合教学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风建设,加强学风建设。
2、负责制订本室的学期工作计划,负责组织实施、检查和总结执行情况,学期末向学院提交书面工作总结。
3、根据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学校下达的教学进程、对外协作计划和分配给本教研室的教学任务,按时、合理地安排授课教师。审核教师学期授课计划、实验和实习计划,并督促、检查其执行情况。
4、严格把关,做好教材的选用工作,做好教材(讲义)编写的组织工作。
5、抓好全室所开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任课教师的主要教学环节进行督导,包括教案、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辅导答凝、实习课、实验课、习题课等方面。负责组织专家对本室人员进行业务考核,并建立考核档案。
6、按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试卷审核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源库和试题库。
7、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研究解决本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经常向学院请示和汇报工作,及时反映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8、认真组织好新课教师的试讲工作,做好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对每学期本室所开设的课程有重点地组织好观摩教学和集体评议,把好课堂讲授质量关。
9、做好资料归档和管理工作。有计划地积累教研室工作资料,可按教研室信息、教学文件、教学组织、工作考核、教学质量、招生就业、教研科研、教研室活动等进行分类建立电子和纸质档案。
10、做好院长安排的双高建设工作。
11、强化就业指导意识,带动教研室全体教师利用各种时机、采取各种方式向学生宣传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并积极帮助毕业生联系就业单位。
12、强化课外帮扶和关爱学生的工作,带动教研室的全体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关心学生学习、成长和生活,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推进“三全育人”和“三教改革”。
二、专业建设
1、抓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以就业为导向,组织人才需求调研及分析,及时向学院提出专业建设和改革发展规划及专业调整意见;结合所属专业的特点,组织研讨和制(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习大纲、课程设计大纲及指导书、毕业设计(论文)大纲及指导书、实验指导书等教学文件,并经批准后予以实施。
2、逐步建立适合本专业和本课程的相关备课、授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核等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化教学要求。
3、根据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对教研室人员的配备、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学指导工作。
4、结合本专业发展状况,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新途径。
5、协助分管教学副院长进行各级主管部门规定的教学评估、课程评估工作,主要包括计划落实、人员安排和有关文件的整理存档等。
三、课程建设
1、组织落实课程建设的具体工作,在确保所开课程达标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学院加大对资源库的建设力度。
2、开展本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材建设,研讨新课程改革执行方案,提倡教师自编教材。积极为教师创造条件,参加教材的编写。
四、教研工作
1、教研室主任组织教研室成员积极开展各类科学研究工作,积极申报各级科研立项、撰写研究论文、发表作品、编写专著、教材等,以科研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2、确保教学研究活动制度化,每月开展1-2次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进行研究探索和改革。
3、组织教研室教师就所承担课程进行新课改课件的制作、引进和科学、合理的应用,积极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4、建立健全教研室教育科研档案,包括学校各级课题档案、教师个人科研成果及其它有关资料等。
五、师资建设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组织好教师的梯队建设,重点抓好中、青年教师的提高工作,对教师进行经常性的考核和检查。
2、配合学院制定和落实教师培养计划,包括学术方向、培养任务、培养时间、培养标准和要求,定期检查落实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所采取的措施落实情况。同时,定期统计教研室人员的工作量,做好教学评估和鉴定工作。
3、积极参与各种评奖活动,在参与和竞争中铸造一支过硬队伍。
六、实训基地
落实好校内外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及课程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
七、其他工作
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其他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